近年来,为适应苏州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流动频繁的需要,我市加快了覆盖全市、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建设步伐。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302家,其中公办178家,民办124家,初步形成了以公共职介为主导、民办和特色职介为补充的就业服务网络,就业服务的功能、质量明显提高。职业中介业作为联系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未经许可、“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非法职业中介机构,它们采用发布虚假信息、高额收费、甚至欺骗等手段,在车站和外来人员聚居地附近非法从事职业中介活动,榨取钱财,严重扰乱了劳动力市场秩序,侵犯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危害了社会稳定。
根据《江苏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苏州市综治办等六部门《关于开展流动人口落脚点治理及职业中介机构清理整顿的意见》精神,11月5日至月7日,我局会同市公安局、市工商局等部门,联合对火车站附近的创新路、青年路,及吴中服装城、天灵路和浒关文昌路等地区的非法职业中介机构进行集中打击,专项治理,依法查处了非法职业中介机构20家,其中无证无照10家,有照无证 9家,擅自异地经营1家。按照严厉打击、快速处理的原则,依法现场取缔了10家无证无照的非法职业中介机构;对12家有违法经营行为且证据确凿的非法职业中介机构,依法给予了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的行政处罚,共罚没款9250元;另有4家违法情节较严重、涉及违法收入金额较大的,将待进一步调查取证后给予严肃处理,并通过新闻媒体报曝光。通过这次联合检查,极大地震摄了非法职业中介机构,有力规范了劳动力市场秩序,依法保护了求职者权益。
在检查中发现,许多非法职业中介机构仅靠着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发布几条招工信息就开展非法职业中介活动,根本没有《职业介绍许可证》,有的连《工商营业执照》都没有但向求职者收取的中介费却很高,一般在300-500元,是公共职介机构的10倍左右。一些非法中介机构介绍不成也不退还中介费,严重坑害求职者,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致使纠纷不断,危及社会稳定。更有甚者,在非法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同时,还形成了办假证、做假文凭的“一条龙服务”,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由此可见,治理整顿非法职业中介机构应当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对非法职业中介的治理,必须标本兼治。下一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职业中介机构的打击力度。各级劳动监察机构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制度,密切合作,及时处理和制止非法职业中介活动;二是通过广泛宣传,告知求职者求职的条件、程序、收费标准,让他们懂得如何识别合法的公共、民营的职业中介机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公示有关取得《职业介绍许可证》的职业中介机构的名称、地址,引导求职者正确选择中介机构,减少求职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矛盾;三是合理发展民营职业中介机构,鼓励取得许可证的单位,在车站、外来人员聚居地等地区依法设点经营,用市场竞争机制打击非法职业中介,保障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同时,希望求职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选择职业中介机构要认清证照是否齐全,以免上当受骗。同时用人单位应当通过合法的职业中介机构吸收劳动力,自觉维护劳动力市场的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