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玉坤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开发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6年来,园区的开发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中国发展最好的开发区之一。但是,这种全新的模式在中国其它地方可克隆、可复制吗?这既是国人关注的焦点,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园区人的殷切期望。
苏州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地级市,宿迁是江苏经济欠发达地区,2006年,省委省政府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希望苏州到宿迁去搞一个“南北共建园区”。苏州市委市政府把这个光荣任务交给了园区,园区工委管委会根据省市委的整体部署,结合自己的转型发展战略,积极开始了“走出去”战略在宿迁的实践,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2006年底,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从此诞生。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目标定位是 “打造苏北一流的工业园区”。在苏州和宿迁两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从2007年1月至今,苏宿工业园区共投入建设资金10.5亿元,开发面积5.8平方公里,签约项目39个,其中已投产项目9个。苏宿园区的特点是实行封闭运作、充分授权,苏宿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模式,基本借鉴了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开发的成功经验:一是建立了由两市政府为主的联合协调理事会和双边工作委员会,是为协调机构;二是建立了苏宿园区党工委和管理委员会,由两市派出管理干部,形成管理主体;三是建立了省、苏州市和宿迁市、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四方出资的开发公司,形成投资主体。为此,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派出了一支32人的管理队伍常驻宿迁从事开发建设。
3年多来,苏宿工业园区在苏北大地成长良好,初步取得成效。一是输出了全新的理念和管理方式,苏宿工业园区按照 “规划先行”的理念,“先做环境,后做制造业”,高标准推行基础设施建设,建起污水厂、变电站、标准厂房、邻里中心、员工集宿楼等工业配套设施,为制造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和配套。
二是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初步集聚起一批高科技制造业项目。台湾的可成科技公司、江阴长电科技公司、苏州创元集团旗下的绝缘体项目等先后签约入户园区。新的制造业载体的引入,让宿迁的农民进工厂成为新的产业工人,让本地的大学生上管理岗位形成人才集聚,让 “就业在宿迁”成为可能。
三是为园区转型发展打造了产业梯度转移的基地。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拥有一大批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外企业,但由于受土地瓶颈、 “用工荒”等制约,企业的扩张受到制约。在这种大背景下,苏宿工业园区拥有的土地、劳动力优势,自然得到这些企业的青睐,加上苏宿园区 “让你得到在苏州工业园区一样的政府服务”的承诺,使这些投资商把 “腾笼换鸟”、 “产业梯度转移”的目光聚焦在苏宿工业园区。继可成宿迁公司之后,相信会有更多的园区企业步他们后尘,到苏宿工业园区发展,产业梯度转移的结果,将为宿迁注入发展活力,为苏州工业园区转型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今天的苏宿园区,明天的苏州工业园”。园区人怀揣着梦想,正在继续着他们 “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践。
(来源:今园区)